科技
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发布《伦理规范》
发布日期: 2021-12-22 03:54  浏览:123

       9月25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伦理规范》(以下简称《伦理规范》),旨在将伦理融入人工智能的整个生命周期,为从事人工智能相关活动的自然人、法人等相关机构提供伦理指导。

   

       《伦理规范》通过专题研究、集中起草、咨询等环节,充分考虑了隐私、偏见、歧视、公平等伦理关切,包括总则、具体活动伦理规范和组织实施。《伦理规范》提出了六项基本伦理要求:改善人类福祉、促进公平公正、保护隐私安全、确保可控可信、强化责任、提高伦理素质。同时,提出了人工智能管理、研发、供应、使用等18项具体活动的具体伦理要求。《伦理规范》全文如下:

   

       新一代人工智能伦理工智能发展规划,细化贯彻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则,增强全社会人工智能伦理意识和行为意识,积极引导负责任的人工智能研发应用活动,促进人工智能健康发展,制定本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规范旨在将伦理融入人工智能的整个生命周期,促进公平、公正、和谐、安全,避免偏见、歧视、隐私和信息泄露。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从事人工智能管理、研发、供应、使用等相关活动的自然人、法人等相关机构。(1)管理活动主要是指制定和实施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战略规划、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资源配置和监督审查。(2)研发活动主要是指与人工智能相关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开发等。(3)供应活动主要是指与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相关的生产、运营和销售。(4)使用活动主要是指与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相关的采购、消费和运营。

   

       第三条各种人工智能活动应当遵循下列基本伦理规范。(一)改善人类福祉。坚持以人为本,遵循人类共同价值观,尊重人权和人类根本利益诉求,遵守国家或地区伦理道德。坚持公共利益优先,促进人机和谐友好,改善民生,增强获得感幸福感,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二)促进公平正义。坚持包容性和包容性,切实保护各相关主体的合法权益,促进全社会公平共享人工智能带来的好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机遇平等。在提供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时,应充分尊重和帮助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并根据需要提供相应的替代方案。(三)保护隐私安全。充分尊重个人信息知情、同意等权利,按照合法、合法、必要、诚信的原则处理个人信息,保护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不损害个人合法数据权益,窃取、篡改、泄露个人隐私。(四)确保人隐私的可控性。确保人类是否充分自主决策的权利。有权随时退出与人工智能的互动,随时停止人工智能系统的运行,确保人工智能始终处于人类控制之下(5)加强责任。坚持人类是最终责任主体,明确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全面增强责任感,在人工智能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自律,建立人工智能问责机制,不回避责任审查,不逃避责任(6)提高伦理素质。积极学习和普及人工智能伦理知识,客观理解伦理问题,不低估或夸大伦理风险。积极开展或参与人工智能伦理讨论,进一步推进人工智能伦理治理实践,提高应对能力。

   

       第四条人工智能特定活动应当遵守的伦理规范包括管理规范、研发规范、供应规范和使用规范。

   

       第二章管理规范

   

       第五条促进敏捷治理。尊重人工智能发展规律,充分认识人工智能的潜力和局限性,不断优化治理机制和方法。在战略决策、制度建设和资源配置过程中,不脱离现实,不急功近利,有序促进人工智能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六条积极实践示范。遵守人工智能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积极将人工智能伦理融入管理全过程,率先成为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的实践者和推动者,及时总结推广人工智能治理的经验,积极响应社会对人工智能的伦理关切。

   

       第七条正确行使权利。明确人工智能相关管理活动的职责和权力边界,规范权力运行条件和程序。充分尊重和保护相关主体的隐私、自由、尊严、安全等合法权益,禁止权力不当行使侵犯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第八条加强风险防范。增强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加强人工智能发展潜在风险研究判断,及时开展系统风险监测评估,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提高人工智能伦理风险控制和处置能力。

   

       第九条促进包容性和开放性。充分重视人工智能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和需求,鼓励应用多元化人工智能技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鼓励跨学科、跨领域、跨区域、跨国界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人工智能治理框架和标准规范的形成。

   

       第三章研发规范

   

       第十条加强自律意识。加强人工智能研发相关活动的自律,积极将人工智能伦理融入技术研发的各个环节,自觉开展自我审查,加强自我管理,不从事违反伦理的人工智能研发。

   

       第十一条提高数据质量。在数据收集、存储、使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和披露的相关法律、标准和规范,提高数据的完整性、及时性、一致性、规范性和准确性。

   

       第十二条增强安全性和透明度。在算法设计、实现和应用中,提高透明度、可解释性、可理解性、可靠性和可控性,提高人工智能系统的韧性、自适应性和抗干扰能力,逐步实现可验证、可审计、可监督、可追溯性、可预测性和可信度。

   

       第十三条避免偏见歧视。在数据采集和算法开发中,加强伦理审查,充分考虑差异化需求,避免可能的数据和算法偏见,努力实现人工智能系统的包容性、公平性和非歧视性。

   

       第四章供应规范

   

       第十四条尊重市场规则。严格遵守市场准入、竞争、交易等活动的规章制度,积极维护市场秩序,创造有利于人工智能发展的市场环境,不得破坏数据垄断、平台垄断等有序竞争,禁止以任何手段侵犯其他主体的知识产权。

   

       第十五条加强质量控制。加强对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监测和使用评价,避免因设计和产品缺陷而侵犯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用户隐私,不得经营、销售或提供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和服务。

   

       第十六条保护用户权益。人工智能技术在产品和服务中的使用应当明确告知用户,应当识别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的功能和局限性,保护用户的知情权和同意权。为用户选择使用或退出人工智能模式提供简单易懂的解决方案,不得为用户平等使用人工智能设置障碍。

   

       第十七条加强应急保障。研究制定应急机制和损失补偿计划或措施,及时监控人工智能系统,及时响应和处理用户反馈信息,及时预防系统故障,准备协助相关主体依法干预人工智能系统,减少损失,规避风险。

   

       第五章使用规范

   

       第十八条提倡善意使用。加强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使用前的论证和评价,充分了解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的好处,充分考虑各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更好地促进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第十九条避免滥用。充分了解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的适用范围和负面影响,有效尊重相关主体不使用人工智能产品或服务的权利,避免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的不当使用和滥用,避免非故意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

   

       第二十条禁止非法使用。禁止使用不符合法律、法规、道德和标准的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禁止使用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从事非法活动,严禁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生产安全,严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第二十一条及时积极反馈。积极参与人工智能伦理治理实践,及时反馈相关主体,协助解决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使用中发现的技术安全漏洞、政策法规真空、监管滞后等问题。

   

       第二十二条提高使用能力。积极学习人工智能相关知识,积极掌握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运营、维护、应急响应所需的技能,确保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的安全高效使用。

   

       组织实施第六章

   

       第二十三条本规范由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发布,并负责解释和指导实施。

   

       第二十四条各级管理部门、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协会等有关机构可以根据本规范和实际需要,制定更具体的伦理规范和有关措施。

   

       第二十五条本规范自公布之日起实施,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工智能发展情况及时修订。

   


   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
   2021年9月25日
   
   

推荐资讯
拨打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