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植物区系复杂,传统的区系区划,特别是特定区域的小地理单元,仍存在不足,不利于人们对自然的进一步准确理解。随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小组对区域区划新概念的提出,这一问题有望取得突破。
据报道,随着近年来环境、地理、生物多样性大数据的兴起和基因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分类等级聚类、生物地理、基因组学等多学科渠道的整合逐渐应用于区域区划,使植物区域地理研究从定性现象的理解和描述逐渐深入到定量和精细区划阶段。在这一学科背景下,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植物多样性形成演变团队孙航研究小组提出了谱系地理区划的新概念,将谱系地理应用于区域区划,区划单元定义为谱系地理社区。
研究认为,传统的金沙江、怒江、澜沧江峡谷亚地区作为天然的生物地理屏障,不应独立于亚地区,并提出以金沙江为重要的谱系地理社区边界。
研究小组选择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分布广泛的独特物种——―康滇合头菊开展谱系地理学研究。由于康滇合头菊在北纬29度线南北形成了两个独立的谱系分支,各有独特的单倍型,因此北纬29度线作为南北横断山脉亚地区的分界线更为合理。基于谱系结构特别是独特的单倍多样性分布模式和地理环境等多重证据,对该区域进行了精细的区域划分,补充和完善了前人的分区结果。
由此可见,谱系地理区划和谱系地理社区的新概念促进了植物区域区划的定量化和精细化,需要充分了解我国植物区域和植物多样性的准确保护和规划。研究成果已在国际期刊《基因学前沿》上发表。(记者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