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设备维修记录应包括哪些内容?请告诉我
设备维护记录的主要功能是了解设备的日常工作状态,并为设备未来的故障维护提供参考。通常,设备维护记录应包括以下内容: 1.维修日期:填写日期方便了解设备故障的周期长度。.故障设备名称:了解设备名称,了解故障原因的针对性。.故障原因:通过填写故障原因,分析故障原因,避免同一因素再次发生。.维修性质:根据故障大小、更换配件的数量和维修难度,给出相应的维修性质,如大修、小修、更换配件等。.维修内容:根据实际维修过程,填写维修过程中更换和排除故障的详细过程,供日后维修参考。.存在问题和结论:由于各种因素,故障可能无法完全消除,并记录相关未解决的问题,以便下次维护。如果故障完全消除,请填写已修复的结论。.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填写相关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的姓名,方便日后追究维修责任。
Ⅱ 设备运行维护管理方案包括哪些内容?
1、对A根据业主委员会的要求和物业服务方案,对设备进行管理。
2.项目电工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熟悉管理的性能、特点和操作规程,考核合格后上岗。
3、项目电工根据岗位职责和操作规程,对设备进行操作和检查,认真做好操作记录。
4.根据运行管理相关制度,项目电工每月检查监督设备运行操作人员的岗位职责,检查设备运行状态,注意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合理性和经济性,检查运行、维护记录,检查后在相关记录上签字,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发现的设备问题应详细填写报告,项目负责人应监督整改。
设备设施的维护:
1.电工负责所辖设备设施的维护,项目负责人协调项目负责人组织项目的维护。
2.设备设施维护分为三个层次:日常维护、定期维护和年检维护。
(1)日常维护主要是检查和清洁;定期维护的主要工作是性能状态检查和计划性能维护;年检维护主要是对设备进行全面调整。
(2)日常维护通常由设备操作,值班电工负责,定期维护由主管负责操作安排,值班电工配合,部分设备由专业公司聘用。
(3)维修项目由各类设备具体规定。各设备根据规定和设备具体技术条件,主观制定年度、月度维修计划,经公司领导批准后实施。
(4)设备年检维护由委托年检单位进行。维修后,以书面形式向公司报告。
Ⅲ 设备的三级维护和维修包括哪些内容?
三级维护系统是专业管理维护与集团维护相结合的设备维护系统。三级维护的具体内容包括日常维护(通常称为例外保护)、一级维护(简称一级保护)和二级维护(简称二级保护)。
设备的三级维护制度是依靠群众,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实施群众管理,做好设备维护的有效途径。
一、三级保养制内容
1、日常维护:班前班后,操作人员应仔细检查设备,擦拭各部位,加注润滑油,使设备始终保持整洁、清洁、润滑和安全。如果班上设备出现故障,应及时排除,并做好交接记录。
2.一级维护:以操作人员为主,维修人员指导,按计划对设备进行局部拆卸、检查和清洗,疏通油路和管道,更换或清洗油线、油毡和滤油器,调整设备各部位的配合间隙,紧固设备各部位。
3.三级维护:以维修人员为主,纳入设备维修计划,对设备进行部分解体检查和维修,更换或修理磨损件,清洁换油,检查和维修电气部件,局部恢复精度,满足加工件的最低要求。
二、三好四会内容
实行三级保养制,操作人员必须对设备实现三好和四会的要求:
三好内容:
(1)管好:自觉遵守定人定机制度,凭操作证使用设备,不乱用他人设备,管好工具和附件,不丢失损坏,放置整齐,安全防护装置齐全易用,线路和管道齐全。
(2)使用良好:设备无疾病运行,不超负荷使用,机器小,机器粗。遵守操作程序和维护程序。小心设备,防止事故发生。
(3)维修:按计划维修时间停机维修,积极配合维修人员参与设备二级维修和大中型维修后验收试运行。
四会内容
(1)使用:熟悉设备结构,掌握设备的技术性能和操作方法,了解加工工艺,正确使用设备。
(2)维护:按润滑图正确加油换油,保持油路畅通,清洁油线、油毡、滤油器,仔细清洁,保持设备内外清洁,无油垢、污垢、油漆。按规定进行一级维护。
(3)检查:了解设备精度标准,检查与加工工艺相关的精度检查项目,并进行适当调整。检查安全防护和安全装置。
(4)故障排除:通过异常声音、温度和运行情况发现设备异常情况,判断异常情况的位置和原因,及时采取措施排除故障。发生事故,参与分析,明确事故原因,吸取教训,采取预防措施。
Ⅳ 设备维护的内容包括什么?
设备维护是指通过修复或更换磨损部件、调整精度、消除故障、恢复设备原有功能等方式进行的技术活动。其主要功能是恢复设备的精度、性能、提高效率、延长使用寿命力。设备维护的基本内容包括:设备维护、设备检查和设备维护。
一、设备维护
设备维护的内容是保持设备清洁、整洁、润滑良好、安全运行,包括及时紧固松动的紧固件,调整活动部分之间的间隙。简而言之,即清洁、润滑、紧固、调整、防腐的交叉操作方法。实践证明,设备的使用寿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维护的质量。维护根据工作量和难度分为日常维护、一级维护、二级维护、三级维护等。
日常维护,也被称为日常维护。其主要内容是:清洁、润滑、紧固易松动的,检查零件和零件的完整性。这种维护项目和部件较少,大部分在设备外部。
一级维护的主要内容是:一般拧紧、清洁、润滑、紧固,并部分调整。日常维护和一级维护一般由操作人员承担。
二次维护。主要内容包括内部清洁、润滑、局部解体检查和调整。
三级维护。主要是对设备主体部分进行解体检查和调整,必要时更换达到规定磨损限度的部件。此外,还应测量、识别和记录主要部件的磨损情况。二级维护和三级维护一般由操作人员承担。
在各种维护中,日常维护是基础。维护的类别和内容应根据不同设备的特点进行规定,不仅要考虑设备的生产工艺、结构复杂度、规模等具体情况和特点,还要考虑不同工业企业长期形成的维护习惯。
二、设备检查
设备检查是指测量和验证设备的运行、工作精度、磨损或腐蚀程度。通过检查,充分掌握机械设备的技术状况和磨损情况,及时发现和消除设备隐患,有目的地做好维修前的准备,提高维修质量,缩短维修时间。
根据时间间隔,检查分为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日常检查由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并与日常维护相结合。目的是及时发现异常技术状况,进行必要的维护工作。定期检查是指在操作人员的参与下,按计划定期由专职维修人员进行。目的是通过检查全面准确地掌握零件磨损的实际情况,确定是否有必要进行维修。
根据技术功能,检查可分为功能检查和精度检查。功能检查是指检查和测量设备的各种功能,如是否漏油、漏水、漏气、防尘密封、零件耐高温、高速、高压等。精度检查是指检查和测量设备的实际加工精度,以确定设备的精度,为设备的验收、维修和更新提供依据。
三、设备维修
设备维修是指由于日常或异常原因造成的设备损坏和精度恶化。磨损、老化和腐蚀的零件可以通过维修和更换来恢复设备的性能。设备的维护和维护是设备维护的不同方面。由于工作内容和功能的差异,两者不能相互替代。两者应同时完成,以便相互合作和补充。
1.设备维修的类型。根据维修范围、维修间隔长和维修费用,设备维修可分为小维修、中维修和大维修。
(1)小修理。小修理通常只需修理和更换磨损快、使用寿命等于或小于修理间隔的零件,并调整设备的局部结构,以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行到计划的修理时间。小修理的特点是:维修次数多,工作量小,每次维修时间短,维修费用计入生产费用。小修理一般由车间专职维修人员在生产现场进行。
(2)中间维修。中间维修是对设备的主要部件和参考部件进行部分解体、维修或更换,或维修使用寿命等于或小于维修间隔的部件;同时,检查整个机械系统,紧固所有部件,消除扩大间隙,校正设备基准,确保机械设备能够恢复并满足应有的标准和技术要求。中间维修的特点是维修次数多,工作量小,每次维修时间短,维修费用计入生产费用。中间维修的大部分项目由车间的专职维修人员在生产车间现场进行。个别要求高的项目可由机修车间承担。维修后,应组织检查验收,并办理维修和维修单位的交接手续。
(3)大修。大修是指通过更换、恢复其主要部件、恢复设备原有精度、性能和生产效率等方式进行的综合修复。大修的特点是:维修次数少,工作量大,每次维修时间长,维修费用由大修基金支付。设备大修后,质量管理部门和设备管理部门应组织维修单位的使用和相关人员进行检查验收,维修单位和维修单位合格后办理交接手续。
2.设备维修方法
常用的设备维修方法主要有:
(1)标准维修方法,又称强制维修方法,是指根据设备部件的使用寿命,提前编制具体的维修计划,明确规定设备的维修日期、类别和内容。无论设备的技术、任务重量如何,都必须按照规定的操作范围和要求进行维修。该方法有利于维修前的准备,有效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但有时会导致维修过度,增加维修成本。
(2)定期维修法是指根据零件的使用寿命、生产类型、工件条件和相关配额数据,提前规定各种计划维修的固定顺序、计划维修间隔和维修工作量。维修前,通常根据设备状态确定维修内容。该方法有利于维修前的准备工作,采用先进的维修技术,降低维修成本。
(3)检查后的维修方法是指根据设备零件的磨损数据,只提前规定检查次数和时间,每次维修的具体期限、类别和内容由检查后的结果决定。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由于维修计划差,零件的过度磨损或故障可能是由于设备状况的主观判断误差造成的。
Ⅳ 设备维护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你好,如果你保养汽车,你需要更换机油 机油格 空气滤芯。我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你
Ⅵ 电气设备大修应包括哪些内容?
电气设备大修、小修周期及维修内容
1.电气维护的目的和分类
电气设备的维护主要分为大修和小修。其中,大修是对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清洁和维修,间隔较长;小修是消除设备运行中发现的缺陷,重点检查易磨易损部件,进行必要的处理或必要的清洁和试验,间隔较短。此外,还有事故维护,是指设备故障后被迫检查、维修和更换损坏部件。
改进工程一般与大修工作同时配合,以改善设备的输出或改善设备的工作条件。
2.大修前的准备工作 1。编制大修项目表。
2.制定大修控制进度,安排团队施工进度; 3.制定必要的
4.准备材料(包括材料、备件、工具、起重设施、试验设备、安全用具等。)和场地布置;
5.准备技术记录表,确定应测绘和校准的备件图纸; 6.组织团队讨论大修计划、项目、进度、措施和质量要求,做好劳动安排和特殊工艺培训,协调团队与工种之间的合作,确定维修项目的施工和验收负责人。
7、对于重大特殊维修项目,应由专人负责准备。必须尽快实施制造周期长的备件和特殊材料。在大修前的小修中,应详细检查设备,核实年度计划中的设备技术状况和特殊项目,必要时修改技术措施。
三、组织管理大修
四、检修后的验收总结(30天内写大修总结报告)
5、设备停运时间超过半年的,应按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程序进行试验。一年以上的,按交接试验要求进行;
维修变压器
1.根据变压器的运行情况和检查试验结果,确定变压器是否大修。新投产的变压器应在投产后5年内大修一次,每5年-十年大修一次。
当变压器在运行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或经试验周期判断有内部故障时,应提前进行大修;
大修后的试验项目
1.确定绕组的绝缘电阻和吸收比。2500V兆欧表测定
2.测量绕组和套管的泄漏电流,直流试验电压值为10KV,当环境温度为40度时,泄漏电流小于或等于77微安。30度为50度,20度为33度。
3.测量绕组和套管的介质损耗因数tgd.规定3150KVA上述变压器应进行。4.绕组与套管的交流耐压试验规定10KV侧试验值42KV。测量非纯瓷套管的介质损耗和电容值。油箱中的绝缘油试验。
Ⅶ 设备维护计划的维护计划
1.维修的目的和意义
1)设备能力Cmk
2)现代维护学的形成
2.综合效率
1)六大设备LOSS
2)提高设备综合效率
3)减少故障停机时间的方法
3.设备寿命周期费用LCC
1)设备寿命周期成本的冰山效应
2) 减少设置阶段LCC实用经验和表格
3) 减少使用阶段LCC各种方法和经验 1.现代设备管理的发展趋势
管理信息化
2)维修外包MOMS
3)状态监测和维修预测CBM
4)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护RCM
2.生产与维护的关系和发展趋势
1)维修技术含量增加
2)成本比例增加的维护费用
3)合理的维修人员配置
3.预防和维护系统的五个组成部分
1)修复维护和预防维护
2)预防维修系统
3)设备预防维修组织
4.维修工作流程
1)维修工单的必要内容
2)传输路线的短流程
3)统计分析势在必行!.选择维修方法的目的
1) 事后维修损失大
2) 定期维修浪费大量维修浪费
3) 预测维修效益好
4) 各种维护方法的合理比例安排
2.故障性质与维修方法的对应关系
1)发展过程中的随机故障
2)无发展过程的随机故障
3)发展过程中的规则故障
4)无发展过程的规则故障
5)课题练习:根据故障性质选择维修方法
3.选择最佳维修方式
1) 可能性分析
2) 必要性分析
3)直观判断最佳方法
4)课题练习:根据设备拆分选择维修方法
4.分析故障原因的工具
1) 顺向分析和逆向分析
2) 故障树分析FTA
3) 因分析和PM分析法
5.设备维修费用
1)设备维护费用的组成
2)设备故障的潜在成本
3)维修费用的核算方法 1.预防性维护的目的和意义
1)预防性维护的好处
2)预防性维修TBM&CBM
2.实施预期维修计划
1)预期维护时间的确定
2)预期维修计划的案例
3)维修窗口MW
4)维修计划的协调和实施 1.发展状态监测
1)从五感到计算机的飞跃
2)简单诊断和精确诊断
2.几个典型零件的状态监测
1)监控紧固件
2)监控焊接件
3)监测齿轮和涡轮
4)监带传动
5)监控链条
6)监控联轴节
7) 监控滑动轴承
8)监控滚动轴承
9)电机监控
10)钢丝绳监测
3. 现代状态检测技术
1)旋转机械振动分析技术
2)测量准确的油分析技术
3)广泛使用的红外热像仪(观看视频)
4)机电一体化电机检查技术
5)听力提升超声检查技术
6)状态监测技术实施中的问题 1. 设备维修评价
1) 赖性指标MTBF
2) 维修指标MTTR
3) 计算练习
2.预测维修工作程序
选择受控设备
2) 确定监控等级
3) 建立预测维修系统
4) 制定监测标准
5) 监测和诊断的实施
6) 工作绩效考核
3.预测维修介绍策略
学生讨论实施步骤 11.认识FMEA
1) FMEA含义
2) FMEA防范风险的分析方法
3) FMEA防范风险的工具
4) FMEA的应用范围
2.FMEA分析程序和步骤
1) FMEA分析的七个步骤
2)找出潜在失效的原因--要因分析法
3) FMEA分析表
3.风险评估和评分标准
1) 分析优先指数RPN
2)分析优先指数的应用
3) 风险评分标准
4) 风险分析实例
5) 美国三大汽车厂FMEA应用
4.设备FMEA的分析
1) EFMEA分析什么?
2) EFMEA找到设备故障及潜在后果
5.EFMEA的实施过程
1) EFMED的分析步骤
2) S-O-D的判定基准(ford)
3) 纠正预防措施
4) 应用实例:精密镗床加工
5) 课题练习:应用:FMEA防范风险 1.分析设备的可靠性
1)什么是RCM
2)RCM产生和发展-维修新观念
3)RCM分析的输出
4)RCM用途及经济效益
2.RCM原理及分析过程
1) RCM的基本观点
2) RCM七个基本问题分析中的七个基本问题
3) RCM的分析过程
Ⅷ 设备维护系统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根据我的理解,设备维修制度的内容包括:
(1)计划预修制度.这是按照预防为主的原则,以时间为专标量,根据设备结构、性能和工艺的特点,有计划地进行设备维护、检查和维护,以维护为主的设备维护体系.
(2)计划保修制.这是在总结计划预修制度的基础上建立的设备维修制度,以预防为主,预防为主.
(3)预防维修制度.在设备综合工程理论的指导下,建立了设备维护体系.
(4)其他维修制度.主要包括:
生产维护是事后维护与预防维护相结合的维护方法.
改进维护是指结合设备维护进行的设备改造或改造.
预测备监控技术的基础上,预测维护是一种高度有针对性的维护方法.
在设备设计、制造或选择阶段,应考虑设备的无故障原则和无维护原则,以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维护性.